智投
财经资讯

股指策略:把握结构性机会

  期货从业资格号:F3054198

  一、中证500领涨股指

  2月19日以来,中证500指数的表现显著超过沪深300指数和上证50指数,截至8月27日,沪深300/中证500比值累计下跌21.3%,上证50/中证500比值累计下跌26.7%,其中沪深300累计下跌16.5%,上证50累计下跌22.2%,中证500累计上涨6.2%。

  二、走势复盘

  2.1 2月19日至3月10日

  无风险利率回升预期下,市场普跌。受益于疫苗接种的推广及疫情防疫限制措施,欧美疫情数据一月份开始出现拐点,美欧持续维持宽松政策,欧美等主要需求端经济体经济复苏加速,供需剪刀差加大,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通胀预期升温。经济复苏加速及通胀预期升温下,美债收益率年初以来加速上涨,引发估值调整压力,引发股市大幅调整。

  其中食品、医药等高估值板块暴跌,市场风格方面,消费板块下跌16.2%,成长、周期、金融板块分别下跌12.1%、9.3%、5%,高市盈率指数和大盘指数跌幅超过中低市盈率指数和中小盘指数。

  期间虽然市场普跌,但由于风格分化,沪深300、上证50跌幅远高于中证500,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500分别下跌13.4%、12%、9.6%,相应的沪深300/中证500、上证50/中证500分别下跌4.3%、2.7%。

  2.2 3月11日至8月31日

  大盘震荡,行情呈现结构性。经过前期大跌之后,各大板块悉数反弹,但全球疫情、经济复苏继续呈现不同步现象,商品供需错位,叠加国内碳中和等政策影响,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食品、医药等板块性价比下降,反弹幅度远不及钢铁、采掘等周期板块及电子等高科技板块,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动,食品、医药等板块大幅回落,地产板块持续低迷,收益于涨价的周期行业,及政策利好驱动下的新能源产业链领涨。

  市场风格方面,成长、周期板块领涨,分别上涨26.1%、25.9%,金融、消费板块领跌,分别下跌8.9%、5.8%;中小盘指数表现远超大盘指数,申万小盘、中盘及大盘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5.5%、14.7%、-2.6%。

  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500走势分化,其中沪深300、上证50分别下跌3.5%、11.6%,中证500指数大涨17.4%;沪深300/中证500、上证50/中证500分别下跌17.9%、24.7%。

  沪深300、上证50跌幅远高于中证500,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500分别下跌13.4%、12%、9.6%,相应的沪深300/中证500、上证50/中证500分别下跌4.3%、2.7%。

  三、板块比较

  3.1 政策影响

  2021年以来,国内政策目标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,长期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,教育、医疗及住房压力上升造成社会生育率下降,人口下滑压力增大,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宣布放开三胎生育政策。为相应政策号召,反垄断、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领域均推出相应的政策予以配合。

  教育领域“双减”政策、医疗领域“集采”及对医美行业的规范治理等、地产领域“三道红线”及拿地销售比限制、对白酒行业的规范等均对相关板块造成较大冲击。

  8月16日,国常会要求抓好政策落实,随后相关的监管政策得到加快落地,当前政策监管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,市场仍处于对政策的消化适应期,相关板块仍面临较大的风险,波动性加大,虽然估值水平回落,但配置价值暂不乐观。

  另一方面,受碳中和等政策影响,煤炭、钢铁、有色等行业部分产品产量回落,行业景气度上升,锂电、光伏等新能源板块前景乐观,化工板块维持较高景气度,另外在政策促进高端制造的背景下,相应制造板块受青睐,以上相应的板块走势均较好,在目前政策推动下,相应板块预计延续乐观。

  3.2 估值比较

  目前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500的估值水平分别为13.42、10.82、21.63,所处分位数水平分别为61%、63%、6%,中证500的估值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。

  而申万大盘指数、中盘指数、小盘指数的市盈率分位数水平分别为84%、30.6%、20.5%,中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偏低。

  细分行业来看,电气设备、汽车、军工估值大幅抬升,目前分位数水平处于前列,化工、有色、采掘、钢铁等周期板块估值水平上升,但尚处于中游水平,地产、非银、银行等大金融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。

  3.3 盈利预期

  受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影响,国内PPI年初以来呈陡峭化上升趋势,PPI的上升带来企业盈利的改善,各板块的盈利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,但相比沪深300、上证50而言,中证500的盈利弹性更强,截至2021年6月份,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500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为30%、25%、5%,其中上证50、中证500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较一季度上升9个百分点、23个百分点,沪深300归母净利润同比较一季度回落9个百分点。

  受供需错位、国内碳中和等政策的影响,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,根据测算模型,8月份PPI同比将创年内新高,从目前的的走势看,PPI年后期将保持高位,各板块的利润仍有支撑,尤其是中证500净利润走势将延续乐观。

  四、继续看好中证500

  从行业构成看,将各个行业归为TMT、消费、周期、金融、机械、医药6个大类,中证500占比较大的行业分别为周期、TMT、机械,占比分别为31%、18%、14%,沪深300占比较大的行业分别为金融、消费、周期,占比分别为33%、21%、15%,上证50主要以金融、消费为主。通过前面分析,无论从政策影响、估值比较或者盈利前景方面,中证500相对于沪深300、上证50均有一定优势,我们认为中证500的相对优势仍将延续,因此继续推荐单边多IC,或跨品种多IC空IF策略。

相关资讯
用手机看资讯
今日推荐
股票资讯
最新资讯